你所看到的代码中的行即为 物理行 ,而python将一条语言当作一个 逻辑行 。
python假设一个物理行对应一个逻辑行。
逻辑行的例子是形如print('Hello World')
的单条语句,如果它独占一行(就象你在编辑器看到的),那么它也是一个物理行。
python本身鼓励每条语句占一行 ,这样可读性更强。
如果你希望在一个物理行包含多个逻辑行,则必须使用分号 ;
显式一个逻辑行/语句的结束. 例,
i = 5
print(i)
与下面的等效
i = 5;
print(i);
这样写的效果也一样
i = 5; print(i);
甚至可以这样写
i = 5; print(i)
虽然有多种写法,但我强烈建议你一个物理行只包含一个逻辑行。不过当逻辑行太长,也可以把它写成多个物理行。
这些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分号,使得代码的可读性更强。事实上我从不使用甚至都没在python程序中看到过分号 。
下面是一个将逻辑行扩展为多个物理行的例子,它被称做 显式行合并(explicit line joining)
s = 'This is a string. \
This continues the string.'
print(s)
相应的输出为:
This is a string. This continues the string.
与之类似的,
print\
(i)
相当于
print(i)
另外某些情况下会导致 隐式行合并(implicit line joining) ,比如逻辑行使用了大中小括号,此时无需反斜杠。
在后面我们会使用列表编写程序,届时你会看到这种用法。
在python中空白字符是非常重要的,更具体的说是 每行开头的空白字符十分重要 。这被称作缩进。
逻辑行开头的空白字符(空格和制表符tab)用于确定逻辑行的缩进级别,依此按顺序将语句分组。
也就是说同组的语句必须拥有相同的缩进级别,而这些语句组被称作块。下一章我们会看到块的重要性。
现在你需要牢记的是 错误的缩进会导致程序出错,举个例子:
i = 5
print('Value is ', i) #错误! 注意本行的开头多了一个空格.
print('I repeat, the value is ', i)
运行上面代码会得到下面的错误信息:
File "whitespace.py", line 4
print('Value is ', i) # Error! Notice a single space at the start of the line
^
IndentationError: unexpected indent
你可能注意到了程序的第2行的开头多了一个空格。错误信息告诉我们程序的语法是非法的,即程序的编写有问题。
这也意味着你不能随便开始新的语句块(除了主块, 我们一直在主块内编写)。
不要混合使用制表符和空格来缩进,因为这在跨越不同的平台的时候,无法正常工作。我 强烈建议 你在每个缩进层次使用 四个空格 或 单个制表符 。
选择这两种缩进风格之一。更加重要的是,选择一种风格,然后一贯地使用它,即 只 使用这一种风格。
关于空格和制表符的选择,可以参考 知乎上的讨论 。
我们已经看到每个语句块都根据它的缩进级别将彼此区分开。不过有一个例外。
如果某语句块只包含单条语句,你可以把它放到同一行,例如条件语句或循环语句。
下面的例子清楚的说明了这点:
1 | >>> flag = True |
注意上面的单条语句被放置到同一行而没有作为单独的块。
虽然你利用这点可以让程序变的更短,但我强烈建议你避免使用它(除了错误检测),主要原因是使用适当的缩进可以更方便的添加额外的语句。
我们将简单浏览一下运算符和它们的用法:
你可以交互地使用解释器来计算例子中给出的表达式。例如,为了测试表达式2 + 3,使用交互式的带提示符的Python解释器:
1 | >>> 2 + 3 |
运算符 | 名称 | 说明 | 例子 | 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+ |
加 | 两个对象相加 | 3 + 5 得到8 。'a' + 'b' 得到'ab' 。 |
||
- |
减 |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| -5.2 得到一个负数。50 - 24 得到26 。 |
||
* |
乘 | 两个数相乘 或是 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| 2 * 3 得到6 。'la' * 3 得到 'lalala' 。 |
||
** |
幂 | 返回x的y次幂 3 | \** 4 得到81 (即3 * 3 * 3 * 3 ) |
||
/ |
除 | x除以y | 4 / 3 得到 1.3333333333333333 。 |
||
// |
取整除 | 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| 4 // 3 得到1 |
||
% |
取模 | 返回除法的余数 | 8%3 得到2 。-25.5%2.25 得到1.5 |
||
<< |
左移 | 把一个数的向左移若干比特位(每个数在内存中都表示为比特或二进制数字,即0和1) | 2 << 2 得到8 。——2 按比特表示为10 ,左位移两bit位后得到1000 ,十进制中表示为8 。 |
||
>> |
右移 | 把一个数的向右移若干比特位 | 11 >> 1 得到5 。——11 按比特表示为1011 ,向右移动1比特后得到101 ,即十进制的5 。 |
||
& |
按位与 | 数的按位与 | 5 & 3 得到1。 |
||
| |
按位或 | 数的按位或 | 5 | 3 得到7 。 |
||
^ |
按位异或 | 数的按位异或 | 5 ^ 3 得到6 |
||
~ |
按位翻转 | x的按位翻转是-(x+1) | ~5 得到6 。 |
||
< |
小于 | 返回x是否小于y。所有比较运算符返回布尔值True或False。请注意布尔值大小写敏感。 | 5 < 3 返回False ,3 < 5 返回True 。比较可以被任意连接,如3 < 5 < 7 返回True 。 |
||
> |
大于 | 返回x是否大于y | 5 > 3 返回True 。如果两个操作数都是数字,它们首先被转换为一个共同的类型。否则,它总是返回False 。 |
||
<= |
小于等于 | 返回x是否小于等于y | x = 3; y = 6; x <= y 返回True 。 |
||
>= |
大于等于 | 返回x是否大于等于y | x = 4; y = 3; x >= y 返回True 。 |
||
== |
等于 | 比较对象是否相等 | x = 2; y = 2; x == y 返回True 。x = 'str'; y = 'stR'; x == y 返回False 。x = 'str'; y = 'str'; x == y 返回True 。 |
||
!= |
不等于 |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不相等 | x = 2; y = 3; x != y 返回True 。 |
||
not |
布尔“非” | 如果x为True,返回False。如果x为False,它返回True。 | x = True; not x 返回False 。 |
||
and |
布尔“与” | 如果x为False,x and y返回False,否则它返回y的计算值。 | x = False; y = True; x and y ,由于x是False ,返回False 。在这里,Python不会计算y,因为它知道这个表达式的值肯定是False (因为x是False)。这个现象称为短路计算。 |
||
or |
布尔“或” | 如果x是True,它返回True,否则它返回y的计算值。 | x = True; y = False; x or y 返回True 。短路计算在这里也适用。 |
is
与 is not
这两个身份操作符,可用于检测两个对象的引用是否引用了同一个对象——在检测内置的None对象时,这两个操作符尤其有用。and
、or
、与not
。and
与or
都是“短路”操作符,返回的是决定结果的操作数——这可能并非布尔类型值(尽管可以转换为布尔类型值)。not
总是返回True
或者False
。例如:1 | 4 and 5 |
1 | 5 n = |
从低到高排序:
运算符 | 描述 |
---|---|
lambda |
Lambda表达式 |
or |
布尔“或” |
and |
布尔“与” |
not x |
布尔“非” |
in ,not in |
成员测试 |
is ,is not |
同一性测试 |
< ,<= ,> ,>= ,!= ,== |
比较 |
| |
按位或 |
^ |
按位异或 |
& |
按位与 |
<< ,>> |
移位 |
+ ,- |
加法与减法 |
* ,/ ,% |
乘法、除法与取余 |
+x ,-x |
正负号 |
~x |
按位翻转 |
** |
幂 |
x.attribute |
属性参考 |
x[index] |
下标 |
x[index:index] |
寻址段 |
f(arguments...) |
函数调用 |
(experession,...) |
绑定或元组显示 |
[expression,...] |
列表显示 |
{key:datum,...} |
字典显示 |
'expression,...' |
字符串转换 |
默认地,运算符优先级表决定了哪个运算符在别的运算符之前计算。然而,如果你想要改变它们的计算顺序,你得使用圆括号。例如,你想要在一个表达式中让加法在乘法之前计算,那么你就得写成类似(2 + 3) * 4
的样子。
运算符通常由左向右结合,即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运算符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。例如,2 + 3 + 4被计算成(2 + 3) + 4。一些如赋值运算符那样的运算符是由右向左结合的,即a = b = c
被处理为a = (b = c)
。
例子:
1 | #!/usr/bin/python |
输出:
1 | $ python expression.py |
矩形的长与宽存储在同名变量中。我们通过计算面积与周长的表达式得出这两个值。我们将表达式length * breadth
的值存储在变量area
中,并使用print
函数打印变量值。在第二种情况中,我们直接使用print
函数打印表达式2 * (length + breadth)
的值。
另外注意一下输出:即便我们没有专门在'Area is'
与变量area
中加入空格,Python仍美观地打印出了此输出。Python自动为我们生成了一个漂亮的输出格式并因此令程序更可读:我们不需要担心输出字符串中的空格。这是另一个Python简化程序员工作的例子。
,
和加号+
用于连接字符串的区别,加号只会直接连接两字符串,不会进行空格的检测和处理。
Python 2 里,.py文件默认的编码方式为ASCII。而Python 3 的源码的默认编码方式为UTF‐8。
如果想使用一种不同的编码方式来保存 Python 代码,我们可以在每个文件的第一行(或者hash-bang下)放置编码声明(encoding declaration):
1 | # -*- coding: <encoding name> -*- |
了解更多信息,可以参阅 PEP 263: 指定Python源码的编码方式 。
当你创建一个对象并将其赋给一个变量的时候,变量只是引用了这个对象,而变量并不代表这个对象本身!
换言之,变量名指向你的计算机内存的一部分,而这部分内存用于存储实际的对象。这叫做名字到对象的绑定。
通常你不用关心这些,但你应该知道由于引用造成的一些微妙的影响。
1 | #!/usr/bin/python |
1 | $ python reference.py |
记住,如果你想创建一个诸如列表这样的序列或复杂对象(不是象整数那样的简单对象)的拷贝,必须使用切片操作(也可以是用copy函数)。
如果你只是简单的用变量名指向另一个变量名,两者实际上将引用相同的对象,如果你不注意这点将会招来麻烦!